前提不真,结论必然不真。
这些美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用来抵押增发人民币,是可以带来中国货币宽松,货币宽松的通货膨胀可以促进中国经济GDP,中国就是这样不知不觉把自己的经济快速发展捆绑在美元身上。2012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31万亿美元。
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不能再存在,就是说明它是不自然、不理性的。但是中国贸易美元,大量的以购买美国国债的形式冻结着,那就说明这些美元对于中国没有紧要的用途。中国采取的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无异于逆流而上:一方面私营资本流入中国。如若人民币对内大幅通货膨胀以对冲人民币汇率低估,那么以目前中国管理水平,社会有动乱的危机。1996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克鲁格曼指出,中国贸易顺差美元的巨额储备是一种资源浪费。和日本、德国以先进技术取得贸易顺差不一样,中国是在经济落后的条件下,不惜血本,以拼低工资、拼资源消耗、拼环境来换取美元,如若这些美元对中国十分重要,它的使用价值超过了它成本的财富使用价值,那么这种国际贸易顺差美元,才有资格谈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此形势下,如何突破海洋经济发展的诸多瓶颈制约,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协调海洋经济与陆地区域经济、海洋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作为沿海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实质上是陆域经济向海洋的延伸,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技术联系。从产业技术进步、产业关联、产业贡献的角度来看,海洋油气、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海洋监测服务等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辐射力强、带动效应大的特点,应作为未来海洋经济乃至沿海地区发展的战略产业来加以对待。为此,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海洋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此,要摆脱传统的陆海分离、重陆轻海的思想束缚,正确处理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海陆协调互动和一体化发展中加快海洋经济的发展进程。
其五,绿色发展,保障海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进入专题: 海洋经济 。
正确处理海洋国土开发和陆地国土开发、海洋经济发展和陆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不仅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政府迫于短期的需求而不断推出新地块进行拍卖,实际上是在消耗本该由我们的子孙享用的土地资源。因此,对土地财政制度进行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山东省政府这样做的目的很直白,就是为了提高县乡政府的财政保障能力。
如果说地方政府将自己管辖下的土地当作商品出售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做法,那么,这种前吃后空的土地财政,其道路已经越走越窄。必须看到,今年上半年出现的卖地井喷,与经济增速下降导致的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张有直接关系,而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张又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的分税制有直接关系。解决土地财政这个顽症,固然需要地方政府遏制卖地冲动,但更重要的是对目前的分税制进行改革,让地方政府的财权与其承担的事权能够匹配起来。2013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政府卖地的生意越是兴旺,政府离它的职能要求也就越远。各大房地产信息机构从不同角度提供的数据表明,上半年的土地交易出现井喷。
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还债高峰来临,卖地收入成为各地政府最现实、最快捷的财源。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进入专题: 土地财政 。
为了遏制房价上涨趋势,这几年中央政府不断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今年上半年还出台国五条。这就难怪一位地方官员会大叹苦经:不卖地怎么上项目?卖地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敛财、推动项目投资的捷径,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不折不扣的 钱袋子。土地交易如此火爆,是上半年房价仍能够一路走高的重要推手。而地方政府囿于财政资金的需要,又不得不加大卖地力度,将本应留给子孙的那份土地红利提前消化,使土地财政问题积重难返,改革的难度也与日俱增。地方政府卖地出现 井喷,一个无法绕过的原因是,随着经济增速减缓,其财政收入出现下降。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则显示,十大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3140亿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160.3%。
我爱我家数据显示,1~6月全国306个城市土地出让金高达1.13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60%。但如此火爆的土地交易市场,基本上已经把国五条本来应该收到的效果一点点蚕食。
这给我们解决土地财政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如果中央政府能够积极推动分税制改革,让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匹配起来,那么,地方政府就没有必要这样竭泽而渔地卖地,政府职能改革也就有了现实的基础。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仅仅要求地方政府遏制卖地冲动,并不能收到什么效果。
但是,土地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这种特性决定了竭泽而渔式的卖地缺乏长久的持续性。日前,山东省政府作出决定,将原本由省财政统收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石化企业增值税等,全部下划市县,作为市县财政收入,属地征管、就地缴库。
按照我国的法律制度,城市土地属于国有,但是当地方政府沉溺于土地财政以后,民众对国有土地的权利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种井喷现象,从短期来看,对目前仍在坚持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构成了一种反作用力,对中央正在积极推进的政府职能转变也是一种消极因素。同时,在前几年为抗击全球金融危机而推出的投资扩张中,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大肆举债,如今已开始面对还债压力。地方政府承担了社会管理的大量职能,却缺乏与其匹配的财政资金供给,这才造成了地方政府通过卖地来壮大财政资金的冲动
生态红线是指生态系统在发展演进中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系统衰退甚至崩溃的临界状态。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对于我国而言,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破坏生态环境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正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生态红线一旦被突破,生态平衡必然遭到破坏,甚至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以后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也往往难以恢复原状。尤其是在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日益发达、规模空前扩大。
从企业角度看,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或者无须担责,或者只须交点罚款,与其获得的收益相比无足轻重。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彰显了我们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对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红线面前,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必须停止。长期以来,我国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责任追究不够严格,存在重道德约束轻制度规范、重赔偿损失轻排除侵害、重企业责任轻行政主体责任等问题,致使很多破坏生态环境的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追究。
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只有严格实行责任追究,才能迅速见到成效。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从领导干部角度看,由于在考核评价体系中没有充分体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效益的要求,相关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也不健全,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仍然存在片面追求GDP增长、不顾生态环境的短期行为,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
因此,生态红线不能触碰,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影响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坚决追究责任。
© 1996 - 2019 披古通今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宝善街一九巷